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中國初創企業DeepSeek(深度求索)開發的高性能、低成本生成式AI(人工智慧)大規模語言模型(LLM)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就如何評價該公司的最新AI模型、安全性方面的風險、以及對日本企業的影響等問題,採訪了日本AI研究領域的第一人、東京大學教授松尾豐。
日本經濟新聞中國總局長桃井裕里對於中國氫能技術發展的最新觀察。
台灣的勞動市場出現兩個嚴重問題:一是缺工日漸惡化,預估再過五年可能缺口高達四十萬人;二是低薪問題,尤其青年低薪,也隨著時間愈趨下流。這兩個問題既關係著經濟發展,更影響社會安全,已經到了不容再忽視的地步。
然而由於缺工問題最嚴重的旅宿業不斷訴苦,交通部正研擬仿造製造業,引進外籍移工以救其燃眉之急。此議甫出,勞工團體即期期以為不可,認為如此只是揚湯止沸,並不能根除因低薪而造成的缺工問題。勞工學者也頗有疑慮,擔心一旦破戒為旅宿業開了後門,...
在俄烏戰爭持續近三年之際,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表示,願意在與俄羅斯的潛在和談中協商領土交換。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近日也表示願意考慮以領土交換和資源交易方式,換取美國的援助與安全保障,同時積極尋求與美國總統川普展開對話,他表明單靠歐洲無法提供烏克蘭所需的安全保障。
內政部10日公布最新人口與戶籍統計,台灣的總人口數為2,339萬6,049人,較去年同期減少2萬3,784人,持續呈現負成長,這也是自2021年元旦以來,連續49個月人口數呈現年粗死亡率大於年粗出生率的狀態,人口數減少的趨勢顯示出目前社會正面臨嚴峻的少子化與老齡化挑戰。安聯全球老年年金報告指出,台灣年金體系總分3.3,在面臨嚴重人口老化挑戰下,全球年金體系改革壓力普遍升高,而台灣未來也需積極應對高齡化帶來的社會與經濟衝擊,以確保年金體系的長期穩定。
巴黎人工智慧(AI)行動高峰會於2月11日落幕,然而全球AI治理出現明顯分歧。包括法國、印度、中國在內的61個國家共同簽署宣言,但科技強國美國與英國選擇不加入,凸顯了全球在AI發展路線上的重大分歧。
環境部去(2024)年底公布「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訂出2030年較2005年減少「28±2%」碳排放,並提出能源、製造等六大部門的管制目標,本月7日召開草案公聽會,會議有學者、專家、公民團體參與,聚焦在下一階段減碳目標與能源政策,特別是AI、資料中心對能源供給壓力的影響。
賴清德總統邀五院會商國政後,朝野僵局仍難解。立法院11日否決 行政院 對 選罷法 所提 覆議案 ,若行政院仍對立院通過的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提覆議,將使立法院長 韓國瑜 承諾「召集黨團協商總預算案」,恐將面臨破局。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黃國昌表示,可預見未來行政院仍會持續提出財政收支劃分法、總預算的覆議,藉由衝突掩飾執政黨無力的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