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所有名家
前20%富有家庭與後20%貧困家庭的財富差距高達66.9倍,而財富差距急劇擴大的主因,正是房市與股市。

亞當斯密、李嘉圖告訴我們,自由貿易可讓兩國獲利,但沒有告訴我們到底是兩國的資本家獲利?還是勞工獲利?事實上,隨著自由貿易,這個重分配對勞工是不利的,對資本家卻是大利,長期而言,貧富差距必然會擴大。

日前主計總處公布110年家庭財富分配統計,前20%富有家庭平均每戶資產淨值5,133萬元,是後20%的66.9倍,...

最近台灣部分地區有停電情況,顯示電力嚴重不足,引起社會普遍憂慮。解決之道無外乎以下幾種:第一、恢復核能,但可能引起政策爭辯;第二、加速再生能源發展,但可能緩不濟急;第三、放緩台積電建廠進度,但實際上負面影響已發生,台積電正加速前往海外投資。

近期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談中國電動汽車及財政部長葉倫訪華前後控訴中國清潔能源是「產能過剩」的論調,其實背後就是美國優勢不再,也不願面對中國製造崛起的事實。

在80年代,當時高科技的電腦及半導體產業基於有效性考量,大公司皆以「垂直整合」的形態發展,產業上中下游供應鏈都在同一個公司、集團內,運作會比較有效率,這也是產業發展的初期形態。

「讓美國再度偉大」,源自雷根,是川普在2016年參選總統的主要訴求,現在他第三次參選總統還是用這個口號。口號本身算正面表述,但依各種分析,川普之所以能不斷聚眾,基本上是源於美國社會裡「反」的力量:強大、也很持久,足以促成川普第一次參選成功,讓他3度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且在最新民調不亞於拜登。

GDP的果實分配給上班族的比例愈來愈低,分配到外商手中愈來愈高,舉個例子,2022年受僱人員報酬占GDP降至43%,比起1990年代的50%,少了許多。相反的,分配到營業盈餘的比率則扶搖直上,過去我們看了GDP分配面統計,大多知道這個變化,都認為錢都跑到老板、資本家的口袋裡了。

快樂與幸福也是一種富有,雖然快樂和幸福不是傳統對於富的定義,但有了快樂和幸福,富才有意義;若沒有快樂及幸福,人生又有什麼意義?還有「利他」也是一種隱性的富,讓自己成為對他人及社會有所貢獻的人,相信一定能過著心靈富足的美滿人生。如果一個人只關心顯性的富,往往富不過三代,更重要的是要關心隱性的富,諸如留下給社會正面的影響力,把好的價值觀念傳承給下一代,如此才能將「富」傳承得更長久。

薪資(名目薪資)成長這麼慢的原因又是什麼?我們可以從GDP的分配面來看,1990年代仍有50%分配到受僱人員報酬,所謂受僱人員報酬包括薪資、非薪資報酬,然而2022年已降至43.8%,這說明經濟成長的果實,一般上班族所能分享的比率愈來愈低,如此薪資自然成長緩慢,只要物價有點風吹草動,實質薪資就負成長了,罪不在通膨而在薪資成長動能太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