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該讀讀正氣歌

有正確的知識不容易,因為社會上處處是道聽途說的流言。然而,有知識又能有勇氣,不屈從權力說出實話更加不容易,文天祥在正氣歌裡推崇兩位史官:「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就是這個道理。

過去政府官員勇於對當權者說真話,1970年代李國鼎當財長時許多看法和閣揆蔣經國不同,常與之爭辯;1990年代尹啟銘出任工業局長,對於總統李登輝指示研議縮減六輕隔離水道時,也從專業考量而堅持不可再減。2000年政黨首次輪替之初,多數文官還是勇敢的,談到能源政策仍堅持核電的必要,談到美國對我們施壓仍會斥責美方的霸道,至於談到兩岸政策,更會示警要當局放寬視野,以免「時不我予」。

20多年過去,如今文官不復當年,非但沒有人敢反駁當權者的意見,甚至有些人還會附和。莫看這小小的附和,久而久之形成風氣,不專業的胡話就愈來愈多了。

昔日文官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如今已消失得無影無蹤,文筆雄渾的新聞稿不見了,附和而不專業的回應稿俯拾皆是。可以這麼說,這是半個世紀以來文官體系最弱勢的年代。

不過20年,各部會文官竟變得如此弱勢,政治力之可怕,於此可知,若準總統賴清德不約束這個權力,不改變權力凌駕專業的風氣,未來四年難期有成,尤其如今政府所任命的政務官,空降者居多,既是空降,專業自然是不足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若不鼓勵文官直言,國家大政豈不是要走在錯誤的路上?

總統大選已經結束,四年總統任期正要開始,政府施政方向固然重要,然而施政仍得靠文官來規劃、審查、執行、管考。一個有士氣、有遠見、有勇氣的文官體系可以讓施政走在正確的路上,但如果文官士氣得不到鼓舞,欲言而不敢言,必致附會之聲溢滿朝堂,專業之論噤若寒蟬。如此四年施政,馬屁愈來愈多,專業愈來愈少,君子道消,小人道長,台灣經濟還有前途嗎?社會還能安定嗎?

台灣去年人口出生降至13萬5千人再創歷史新低,兩岸貿易紛擾波及國內產業也不容低估,加以通膨壓力仍在,實質薪資倒退,貧富差距擴大,這些問題在在需要借重文官的專業。比起召開國是會議聽取建言,如何重建一個健全而勇敢的文官體系更加重要,因為再好的政策,其規劃、執行、管考、統計仍須仰賴文官,若這些過程皆是專業之言,則經濟社會必然進步,如果這些過程充滿馬屁吹噓之言,那台灣經濟社會想不衰敗,恐怕也難。

于國欽

工商時報副總主筆

相關專欄

前20%富有家庭與後20%貧困家庭的財富差距高達66.9倍,而財富差距急劇擴大的主因,正是房市與股市。 亞當斯密、李嘉圖告訴我們,...
GDP的果實分配給上班族的比例愈來愈低,分配到外商手中愈來愈高,舉個例子,2022年受僱人員報酬占GDP降至43%,比起1990年代的50...
薪資(名目薪資)成長這麼慢的原因又是什麼?我們可以從GDP的分配面來看,1990年代仍有50%分配到受僱人員報酬,所謂受僱人員報酬包括薪資...
2009年低於平均薪資的受僱人數只占61.6%,十年過去比率竟已升至68.6%,這反映中產階層與極端高薪族群的收入差距,快速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