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重點解讀大陸政治局會議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本次會議主要內容涉及三大面向:一是決定今年7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問題。二是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情勢和經濟工作。三是會議審議《持續深入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

  本次政治局會議對經濟工作的總基調不會有大變化,從本次會議釋放的對經濟情勢的判斷和政策取向看,仍有不少亮點。本文將分別從宏觀政策取向,提內需穩外貿,財政貨幣政策協調配合,資本市場影響,穩定房地產市場,防範和化解地方債,穩就業增收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八大方面重點解讀本次會議看點。

  強調經濟工作“避免前緊後鬆”

  會議決定今年7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歷屆三中全會通常以改革為主線,對經濟與經濟體制改革提出重要方向。目前,市場較多期待與關注,二十屆三中全會以推動經濟體制改革為核心,圍繞中國式現代化、新質生產力、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土地要素市場化改革、高水準開放等關鍵詞對下一步中長期的改革措施作出安排。

  在分析研究當前經濟情勢時,會議指出,今年以來,經濟運作中正面因素增多,經濟實現良好開局,但也要看到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仍面臨諸多挑戰。分析認為,「避免前緊後松」的表述釋放了明確的政策訊號,有利於緩解先前市場對於宏觀政策持續性的擔憂。

  壯大耐心資本,提升資本市場對新質生產力支持力度

  本次政治局會議與資本市場相關的,涉及「壯大耐心資本」「多措並舉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等表述。會議提到,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佈局,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佈局建設未來產業,運用先進技術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要積極發展創投,壯大耐心資本。目前,以支持科技發展為導向帶動關鍵制度創新,支持科技創新的監理體系、資本市場生態逐步形成。在融資端,近日發布的新「國九條」和《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高水準發展的十六項措施》,從上市融資、併購重組、債券發行、私募投資等全方位提出支持性舉措,以提升對新產業新業態新科​​技的包容性,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但整體來看,資本市場的中長期資金總量仍然不足,配套機制還不夠完善,『長錢長投』的政策環境沒有完全形成。」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公募基金作為資管產業權益投資的代表,權益類產品佔比不高,市場引領力不足;保險資金、退休金股票投資,在績效評估、投資運作等方面的製度環境還有不少可以優化的空間。證監會正在會同相關主管部門,研究制定具體工作舉措,加快形成合力,引導各類中長期資金提高權益投資規模,增強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影響力,形成中長期投資與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

  會議也提出,多措並舉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楊德龍指出,資本市場進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無論是從新股發行、退市改革,還是上市公司品質提升,產業機構歸位盡責,都要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為本。上市公司要合規經營,增強公眾公司意識和回報投資者意識,行業機構需要不斷提升執業質量,在促進創新資本形成、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促進資本市場高品質發展。

  明確擴內需首要抓手

  在消費、投資、出口這三駕拉動經濟成長的「馬車」中,前兩者指向國內需求,出口則對應國外需求。從國內需求來看,政治局會議將「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的首要安排放在了「落實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上。目前行動方案在政策層面已形成「1+N」政策體系,「1」是指國務院3月13日公開發布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N」是各領域的具體實施方案。根據相關機構計算,我國每年工農業等重點領域設備投資更新需求在5兆元以上,汽車、家電換代需求也在兆元以上。

  以最新出爐的汽車以舊換新補助標準為例,整體看,對報廢燃油車和新能源車併購買新能源乘用車的補貼1萬元;對報廢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燃油乘用車併購買2.0公升及以下排氣量燃油乘用車的補貼7000元。

  從投資來看,這次會議再次將成長視角放在了「新型城鎮化」上「我們做過一個初步的估算,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可以拉動大概萬億規模的新增投資需求,另外還有2000多億的消費需求。」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舉行的經濟主題記者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如是說。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日前也表示,當前中國的城鎮化尚未完成——2023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是66.2%,但是按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還不到50%,還有1.8億的農民工在城裡沒有完全市民化。

  而在擴大開放方面,會議則指出,要積極擴大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位貿易、跨境電商出口,支持民營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加強吸引及利用外資。其中包括近期政策層面多次提及的外貿新增長點: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位貿易、跨境電商出口,也包括當前外貿發展主力:民營企業。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認為,今年一季度,民營企業穩外貿主體地位得以持續鞏固──從經營主體數量上看,每10家有進出口記錄的外貿企業,差不多有9家是民營企業;從成長來看,民營企業的出口、進口成長分別快於整體4.8個、7.8個百分點,進出口規模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比重提升至54.3%。

  點名超長期特別國債及早落地,適時進行降準降息

  政治局會議提出,已經確定的宏觀政策將要“靠前發力”,並點名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債、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會議還強調超長期特別國債要“及早發行”。數據顯示,第一季新增專案債累計發行5,773.6億元,代表年內待發行的新增專案債與超長期特別國債額度仍有約4.3兆元,年內政府投資可用資金較為充足。本次會議提出,已經確定的宏觀政策將要“靠前發力”,尤其是超長期特別國債要“及早發行”。

  在對政府公債發行節奏提出提速要求的同時,本次會議也提出,將「靈活運用利率和存款準備率等政策工具」。市場機構普遍認為,若超長期特別國債採取公開發行方式,疊加新增專案債加快發行使用進度,資金面或將受到政府公債集中發行的短期衝擊。為保障政府公債順利發行,人民銀行將有必要增加公開市場投放或適時降準。

  「無論是政策利率還是市場利率,無論是存款利率還是貸款利率,下一步都有下降的空間和可能。」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記者說,應繼續推動5年期以上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非對稱下降,進一步減輕居民住屋消費負擔,激發企事業單位中長期融資需求。目前政策性降息面臨人民幣匯率承壓、商業銀行淨利差偏低等因素掣肘。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曾指出,存款成本下行和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有利於拓寬利率政策操作的自主性。專家認為,政策性降息落地前需要新一輪存款利率調降。

  推動債務高風險省市“既壓債務、又穩定發展”

  對於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化解,政治局會議強調要推動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化解方案的落實實施,並對債務高風險省份和市縣提出「既壓債務、又穩發展」的要求。

  2023年,多地在一攬子化債方案的基礎上製定更多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子方案。來到2024年後,各地繼續強調將推動本省市的「1+N」化債方案。其中,12個化債重點省份在今年的地方預算報告中更重視存量隱性債務風險化解。市場機構普遍預估,今年特殊再融資債券的理論發行規模有限,或將集中分配給化債重點省份,用於高風險地市的風險化解。此外,人民銀行也多次提出,可對債務負擔相對較重地區提供緊急流動性支援。

  雖然化債重點省份已被要求嚴控新建政府投資項目,但從今年以來的投資動作來看,化債重點省份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在研發中指出,隨著債務結構優化、付息壓力緩解,地方化債作為契機將倒逼發展轉型、推動高品質進程。

  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政策措施

  政治局會議對於房地產的陳述繼續放在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的框架下,意味著防風險仍是當前房地產領域的重要任務。值得注意的是,在房地產的表述中,新的提法是,要結合房地產市場供需關係的新變化、人民對優質住房的新期待,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

  對此,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主要是二手房去庫存並和新房去化實現良性循環。他認為,目前存量已經是市場主體了,因為二手房掛牌量、交易量都比新房大,而且去化週期遠比新房要長,熱點城市普遍在3年以上。另外,二手房價格下跌幅度比新房大,導致新房被迫跟著定價、降價,進而導致開發商不拿地、不開工,因為新房很難賣出去。因此,當務之急是給海量的二手房庫存“洩洪”,將二手房去庫存與新房銷售對接起來,是穩定市場、穩定行業體量的關鍵。

  李宇嘉建議,下一步將配售型保障房籌集與二手房去庫存結合起來,由中央政府發行特別債券、組建基金等方式再貸款給央企和地方國企,收購市場上的存量二手房源,再以較低的價格配售給剛需、保障房申購者,實現資金閉環。「前期在部分地方,針對存量房產的消化,已經出現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未來在全國層面進一步拓展,有利於對房地產市場形成積極支撐。」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團隊首席分析師楊暢說。

  展望未來,中指研究院認為,短期來看,預計核心城市限購限貸等政策將進一步優化調整,同時「保交付」力度有望延續,以保障購屋人合法權益,緩解居民對於期房的交付擔憂,穩定市場預期。另外,統籌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具體政策可望逐步落實,包括政府平台回購二手房作為保租房、回購房企未售新房作為保障房、盤活存量低效非住宅物業改為保租房等都可能是重要方向。此外,專案「白名單」也有望進一步擴圍,緩解企業資金壓力。隨著宏觀政策協同發力以及房地產供需兩端政策持續跟進,第二季度市場情緒可望邊際好轉,尤其是核心城市在政策帶動下,市場活躍度或將逐漸修復,同時年中高基數影響逐步減弱,預計整體房地產銷售年減將有所收窄。

  形成高品質發展與就業擴容提質良性循環

  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近日發布數據顯示,2024年1—3月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03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6萬人,就業實現良好開局,維持整體穩定。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陳勇嘉指出,就業開局良好,但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部分勞工困難仍較多。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王陽也表示,強化促進青年就業政策舉措,透過財稅、金融、社保、培訓以及崗位補貼、助學貸款代償等政策,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統籌做好退役軍人、移工、困難人員等族群的就業工作。完善創業帶動就業保障制度。同時,「要加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建構產教深度融合的發展格局,聚焦省域、市域、產業和產業,提高職業教育有效性、支撐性和匹配度,培養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品質優良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王陽指出。

  長三角一體化建設將邁入新階段

  長三角三省一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是我國人口最密集的區域之一,以不到4%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全國近四分之一的經濟總量。 2018年,長三角區域整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次會議審議了《關於持續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標誌長三角一體化建設將邁入新階段。

  會議指出,要深刻領會黨中央戰略意圖,推動長三角整合發展取得更大突破,更好發揮先行探路、引領示範、輻射帶動作用。具體來看,會議強調,要始終緊扣一體化和高品質兩個關鍵發展重點任務、加速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速完善體制機制、率先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等多個面向的內容。

  會議指出,中央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要加強統籌協調,有關部門要加大支持力度,上海市要更好發揮帶動作用,江蘇、浙江、安徽三省要各揚所長。作為長三角一體區域發展的龍頭,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不久前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上海將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推動長三角區域國家實驗室互設基地、協同發展,深化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體系佈局。加強自貿試驗區經驗互學互鑑,推動建立長三角區域性「一帶一路」綜合服務平台。編制實施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推動編制上海大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逐步推動公共服務制度銜接、政策協同、標準趨同。

相關新聞

美國發生全球首例乳牛感染禽流感H5N1事件,衛福部疾管署周一舉行緊急會議研議應對措施,昨天更提醒民眾不可飲用生乳。
大陸國家主席 習近平 16日和 俄羅斯 總統 普亭 會談後,兩人共同會見記者。習近平闡述了中俄關係的「五個堅持」,表示雙方一致認為政治解決...
新加坡15日進行總理交接,在新任總理黃循財宣誓就職後,執政20年的原任總理李顯龍正式交棒給黃循財。這是新加坡獨立建國59年以來,...
中國人民銀行15日等量續作當月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結束此前連續兩個月縮量續作行動。對此分析師表示,...